2015-03-26
常與疝氣搞錯的其他疾病介紹
      曾有一對夫妻帶著10個月大的寶寶來就診,因為先生說寶寶右側腹股溝腫一塊,認為那一定是疝氣,而經過檢查後卻發現是陰囊水腫,因此太太便不解的問:究竟其兩者之間該如何分辨呢?
      一、陰囊水腫
      陰囊水腫的外觀與疝氣類似,因此很容易搞混,胚胎時的睪丸位在腹腔內,膸著胎兒成長,睪丸會慢慢下降,至出生時睪丸會下降至陰囊位置。但如果睪丸下降時路徑沒有閉合,就會形成所謂的「疝氣袋」,當腸子跟著掉到疝氣袋時,就形成了「疝氣」。又如果疝氣袋一端有閉合,腸子沒有掉下來,不過接近陰囊處卻沒有閉合,使得未閉合處的週邊腹膜組織因分泌過多水分而積水,則稱為「陰囊水腫」或「陰囊水瘤」。
      根據統計,陰囊水腫是新生兒常見的泌尿疾病,約6%的發生率,且有陰囊水腫的孩童,90%均有疝氣袋,因此常伴隨疝氣的發生。
      一般來說,1歲前的陰囊水腫患童約有50%會自行痊癒,一旦超過1歲還未痊癒,就不會自己痊癒,必須以外科手術處理,其方式是將水腫的囊壁去除或外翻,以防止水分繼續分泌,或阻止水分再被組織吸收,另外,也要同時檢查是不是有疝氣袋,如果有就一併處理,以「高位結紮」的方式,防止疝氣發生。
      至於分辨陰囊水腫與疝氣的方法為—
      醫師可憑藉著經驗與超音波,輕鬆鑑別水腫或疝氣;
      家長則可在燈光昏暗的地方,用手電筒照在幼童腫大的陰囊上,若是積水的陰囊會呈現透光性,而疝氣則不會透光。
      二、隱睪症
      嬰兒出生後缺少一個或兩個睪丸,就稱為「隱睪症」:有的因為睪丸還在腹腔內或根本沒有發育,而完全摸不到睪丸;有的可以摸到睪丸,但位置不在陰囊內,而可能是在比較高的部位。此疾病在正常足月兒的發生率約為3%,早產兒則高達30%,但約有三分之二的患童在6個月大時睪丸會自行回到正常位置,僅有三分之一需以手術或荷爾蒙治療。
      1歲以前位在高處的睪丸還有機會自己掉下來,因此1歲前不用急著手術,但到了1歲以後還沒有掉下來,就一定不會掉下來,所以強烈建議有隱睪症的患童一定要在1歲左右手術治療,否則睪丸會持續萎縮,功能消退,若延遲至4歲還未手術,則睪丸的功能已完全喪失,這時手術已經沒有任何意義,還可能有癌變的風險存在。
      目前有部分醫師主張以荷爾蒙治療隱睪症,但成效不彰,因此手術是較推薦的治療方式。將睪丸拉下來固定在陰囊處是手術治療的終極目標,但有部分患童的睪丸因先天條件不好,導致無法順利拉到陰囊處,就可能要選擇切除睪丸一途,否則睪丸置於溫度高的位置(人體常溫為37°C,陰囊處為34.5°C),其癌變機率是正常人的20~40倍之高,具有高度風險存在。
      健康小知識:睪丸和生育能力的關係—
正常有兩個睪丸的人,生育率為90%;
只有一個睪丸的人,生育率仍高達8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