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的發生,是因為老化、受傷、用力過度(如提拿重物、咳嗽、大小便時腹部用力)、抽煙、懷孕、肥胖等等因素,造成腹壁薄弱、撕裂,或導致腹壓增大而產生;但亦有可能是因為睪丸至出生後從腹腔下降至陰囊時發生下降路徑閉鎖不全,形成鞘狀突,使腹腔的水分、小腸、大腸、盲腸、網膜或卵巢等腹腔內容物掉到腹股溝或陰囊中,而形成了疝氣。
以下為會增加腹腔壓力的因素,應儘量避免或改善及治療:
腹股溝疝氣 (發生於腹股溝)
股疝氣 (發生於大腿與腹部相接處)
臍疝氣 (發生於肚臍附近,導至肚臍突出)
切口性疝氣 (發生於以前外科手術切口或疤痕部位)
根據醫學臨床統計.黑人罹患疝氣比例最高,約10%,黃種人次之,約7%,白種人最低,約5%。
而以台灣地區進行的統計,幼兒疝氣比例約8%,而早產兒則高達10%以上,男女比為1.1:1;成人疝氣比例約6%,男女比為9:1,每年會有約4萬名患者接受疝氣手術治療。推估全球疝氣患者人口,應超過3億人,為數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