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疝氣通常是先天性的,是由於睪丸於胚胎時,本位於腹腔中,至出生時應下降至陰囊中,若下降至陰囊後,其路徑關閉不全,使腹腔水分、腸子、網膜或卵巢等內容物掉至腹股溝或陰囊之中,形成所謂「疝氣袋」。腸子掉到此袋內即為「疝氣」。而臨床上的統計則是男孩較女孩多,右側較左側多。兩側都有疝氣的可能性約一成多。新生兒疝氣發生率約在3~6%,早產兒會高達一成以上,0-15歲幼童的疝氣盛行率則有8%。因為是先天造成,所以沒有任何方法可以預防,也不可能自然痊癒,治療方法也只有手術一途;老一輩會說疝氣是因為「冷身」引起,吃一些較「熱」的食物就會好,其實是沒有醫學根據,而有的人會用疝氣帶把疝氣縛住,但這只是治標,若拿掉疝氣帶,腸子仍然會掉下來。且小孩若久用疝氣帶,而疝氣帶又太緊的話,會壓迫到睪丸血液循環不良,致使睪丸壞死,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因此,小孩一旦確診是疝氣,即應接受外科手術,不要過度使用疝氣帶,以免導致傷害,而且越快手術越好,以避免腸子下墜卡在「疝氣袋」內而造成腸子壞死或甚至引發腹膜炎的疑慮。
小孩不會適當表達症狀,全依賴父母的警覺性,若出現以下症狀時,就很有可能是小兒疝氣,建議儘快就醫診斷。
與疝氣外觀相似的小兒泌尿疾病—陰囊水腫
陰囊水腫發生率約是百分之一左右,睪丸在胚胎時是在腹腔內的,隨著胎兒的成長,睪丸慢慢下降,至出生時,睪丸即應在陰囊位置,睪丸下降的路徑若沒閉合,形成所謂「疝氣袋」,腸子掉到此袋內即為「疝氣」。若此疝氣袋有一端有閉合(腸子未掉下),且為接近陰囊處,此未閉合處之周邊腹膜組織因分泌過多水份而積水,則稱為“水腫”或“水瘤”。「陰囊水腫」外觀與疝氣類似,但在一歲以前約有半數會自癒,超過一歲未癒者即不會自癒,故有水腫的嬰兒一歲以前可觀察至一歲,若未癒合即應手術。至於一歲以後才發生的陰囊水腫,均應接受手術,不要等待(疝氣則不論年紀,如確診即應儘速治療)。治療「陰囊水腫」亦只有手術一途,其方法是把水腫的囊壁去除或囊壁外翻,以防止繼續分泌水分。手術中同時要檢查有無疝氣袋,若有則應一起處理,以防止疝氣發生。根據本院的經驗,小孩「陰囊水腫」者90%均有疝氣袋,只是其疝氣症狀還沒發生而已。
小兒疝氣的治療
現在外科手術及麻醉技術的進步,疝氣手術已較簡單且安全;小兒疝氣手術採全身麻醉,手術熟練的醫師可在十分鐘內完成,在手術後幾乎不會復發,手術傷口約二公分,手術完麻醉退後,可口服止痛劑,故疼痛亦小,手術後約一至二小時就可以出院回家。但因小孩的器官組織較小較精細,不熟練的醫師手術時間可能會拉長,小孩不但會吸收較多麻醉藥,且流血較多,還可能發生許多副作用,如手術後再發、傷口感染、傷及輸精管等不良後果。因此,建議應找專門手術疝氣的外科醫師,才能得到最好的手術結果。